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

也许有时候看起来,孩子的想象力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不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点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邀游天空的现实......

  忘了哪一天,我们不无忧无虑地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正在慢慢流失。

  面对问题,孩子逐渐学会了寻找标准化的答案——一种非常“正确” 的、同时也无比单一的回答。而这一趋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愈加明显。

  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升了,还是孩子的思维已被束缚?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当一个孩子考试每科都拿100分,却丧失了想象的能力,难道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孩子的成功吗?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是当前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父母的责任。

 

分析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也许有时候看起来,孩子的想象力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不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点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邀游天空的现实......

 

标准答案:磨掉孩子想象力的锉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个学校的考试中,有这么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稍有点常识的人来说,似乎很简单,但是老师在后来的阅卷中发现,有一个孩子别出心裁地给了别外一个答案:“雪化了是春天。”

 

  然而,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号,至于原因,是跟标准答案不符。好一相跟标准答案不符!他如同一把坚硬的锉刀,名正言顺地磨掉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但判卷的老师也是言之凿凿:“虽然这个学生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有诗意,但他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不管他的想象力何等丰富,我们也只能给他判错。毕竟分数是检验我们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也曾经尝试过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可是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因为阅卷的时候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谁也无法改变它。”

 

  我们或许可以理解这位老师的苦衷。我们这些成年人,谁不曾有过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呢?最后不还是被一次次的考试给磨平了?

 

定性思维:孩子想象力的杀手

  其实社会上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开始着手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了,例如很多校个教育机构都开设了创意绘画班。然而,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画却无比的生气:这画的是什么?怎么一点都不像?这是怎么教的?尽管老再三解释这是要给孩子一个想象的创作空间。然而很多家长还是不理解,在他们的认识中,孩子画得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像与不像。

 

  过于讲求实用,过于强调非此即彼,就这样,孩子们的思维也格式化了。他们开始学会顺应成人的模式支思考部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收获赞许和许许多多的功利。这自然也算一种成熟,然而代价却是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

 

策略

开启孩子想象大门的10把钥匙

1.列举法

  不仅要求孩列举出物品的用途和功能,还要引导他列举出和物品原有属性无关的其它用途和功能。

  示列:用毛巾给孩子洗脸时,妈妈问:“毛巾可以用来洗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孩子答:“用来洗澡、擦脚丫。”“还有呢?”“当抺布擦桌子,当围巾围脖子,当枕巾睡觉,当绳子拉一,当玩具扔,当棉被给布娃娃盖......“ 孩子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的想象范围越广阔,越能体现思维的新颖和录活性。

 

2.违反常规法

  妈妈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反常规的问题让孩子回答,让他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动思考的机器。

  示例:妈妈说,如果天空下的不是雪,而白糖,会怎么样?孩子肯定会说,太好了,多美的事啊......妈妈又说,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白天只有黑夜(或没有黑夜只有白天)会怎么样?如果汽车像鸟儿在天上飞会怎么样?如果车轮子是放的会怎么样......“如果”后面的“怎么样”就交给孩子的想象力去天马行空地驰骋啦。

 

3物品替代法

  在从事一项活动中,当一种东西缺少时,思考有没有别的东西来替代它。找到的替代物越多,越能表明孩子思维的流畅性。

 

  示例:和孩子玩假装游戏—当护士,在准备“演出”道具时,妈妈突然故意说:“哎呀,没有针筒怎么办?”孩子自然会去找用来当针筒的东西,如筷子,圆柱笔。又比如,妈妈假装要炒菜,对孩子说,如果锅铲坏了,用什么炒?让孩子为你想出替代的工具。不管孩子找来什么,只要他能想得到,能配合你的提问和工作,都要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杨。

 

4.故意为难法

  妈妈提出一个假设问题,要孩子想办法,等他想出来后,妈妈继续顺着这个答案提出下一个“怎么办”,故意为难孩子,直到提不出问题为止。

 

  示例:妈妈:“如果你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里没人,你进不了门。你会有什么办法?”孩子答:“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叫你们回来开门。”“万一我们回不来呢?” “我到邻居阿姨家等你们回来。”“邻居家了锁门了呢?”“我在外面继续玩。”“你要是不想玩呢?”“我就在门口等。”“你等行很烦呢?”“我就坐门口睡着了!”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引入思考的境地,挖掘想象的潜能,养成爱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5.故意接龙法

  和孩子编故事。妈妈说一两句,孩子接一两句,妈妈再接下去,如此循环。不管故事编得如何,编到哪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接上,逻辑上说得过去就行。孩子接得越快,说明累维越敏捷。

 

  示例:妈妈说:“有只小鸡出去玩,遇上一中小狗。”孩子接:“小狗嘴里叼着骨头。”妈妈接:“小鸡很想吃骨头,眼巴巴的望着小狗。”孩子接:“小狗想分骨头给小鸡吃。”妈妈接:“可是,小狗想起妈妈的话,骨头要给生病的狗爸爸吃......”开始的时候接一句就行,不要太长。太长了,孩子把握不住故事的情节,反而增加了续接的难度,因为孩子本身要把精力放在续接下一个情节上。

 

6.形象比喻法

  通过观察某种事物,联想到类似这种事物形态的另一种事物。妈妈可以根据事物的多个角度来引导孩子去比喻和联想。

 

  示例:妈妈把书立起来:书的样子像什么?孩子答:“像扇门,像窗子。”妈妈把书放平问:“现在又像什么?孩子答:“像豆腐,像大积木,像一栋楼,像一块平地。”妈妈把书打开坚放再问,孩子答:“像扇子,像商场的旋转门。”妈妈把书摊开平放,孩子答:“像张开的两片叶子。”从不同视角来比喻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孩子一时答不上,可以不断鼓励和启发他,甚至报出你想象出来东西:“你再看看,是不是像是......”

 

7.加减改换法

  妈妈可通过增加(减去)或改换事物的一部分来引导孩子思考,开启他的想象思维。

 

  示例:妈妈:“如果一张只能睡两个人的床要睡十个人,会怎么样?”孩子答:“会挤下去,很热,抢被子,打架。”妈妈:“如果房子没有一扇窗户会怎么样?”孩子答: “会很热,很黑,看不到风景。”妈妈:“如果狗长着鸡头会怎么样?人长尾巴会怎么样?”孩了听一一定会发笑,很乐意配合你去思考、想象。妈妈问题越有趣,孩子就越愿意去思考和想象,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快乐的游戏,而不是枯燥的事情。

 

8.想象游戏法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少用限制式提问,多用开放式提问,不要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孩子去寻找。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设计、主持游戏,在设计的过程孩子接触到许多未知的领域,对他的知识是个补充。

 

  示例: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做想象游戏,如所有关于鱼的活题,鱼会游泳、鱼有各种颜色、鱼的品种等等。可以模仿家庭生活,让孩子和其它小朋友一起“过家家”;还可以模仿社会活动“看医生”、“当警察、”“扮老师”、“打电话”等。游戏是发展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活动之一。妈妈应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动手去做,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弄脏衣服而约束他们。

 

9.积累法

  要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想象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得重要作用。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

 

  示例:比如,让孩子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平时可拿来翻阅。此外,在让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亲力亲为的机会就显得弥足珍贵,让他们勤看勤听勤动手勤动脚也很重要,比如鼓励他们多看看课外书、多接处大自然、拆装小物品、搞点小实验等等,都可以增加表象的积累,有利于增添想象的乐趣。

 

10.涂鸦法

  鼓励孩子从小学画画,利用画画发展孩子想象力,是一种极好的手段。除了让孩子模仿现实,或表达幻想,自己画画以外,还可以让他补画,与大人结合画画。

 

  示例:家长可以给孩子画好一个几何图形,让他根据想象进行添画,如孩子再添画几个三角形就形成了松树,加一横就成了跷跷板。如画一个人头,让孩子添上眼睛和嘴;画一个长方形,让孩子添笔,画成黑板、窗户等;画一根树干,让孩子添枝加叶,或者添上只鸟。此外,鼓励孩子根据自已的意愿画画也可以发挥他的相象力。这些都可以使孩子的思路开阔,丰富想象。

 

策略

5个生活小细节激发孩子想象力

  细节1.续接故事

  给儿童讲故事,但不必完全讲完,试着让一些故事中的人物和结局留给孩子去想象思考。这样讲故事不但能提高孩子的接受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而且还能使孩子感觉到自己也具备讲故事的本领。

 

  细节2.不妨反问

  如果孩子问“天上有什么?”等等之类的问题可用反问的方式把问题推出去,如“你说呢”或“你可以想象一下再画出来”。这样家长即可以把自己解脱出来,又能给孩子以探索、想象的机会。家长还可以向孩子把提供一些特定的情况与环境,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比如问孩子:“现在外面发生了地震,地面是什么样子?不结实的房屋会如何?人畜应当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呀?”等等。

 

  细节3.补全图画

  让儿童补上不完整的图画或让孩子画意愿画,补画是让儿童想象未完成的部分,意愿画是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并进行引导,使愿意画成为实画。

 

  细节4:自我想象

  放一段现代流行歌曲或者易听懂的乐曲,家长不做讲解,让孩子随着音乐起舞或讲述故事。

 

  细节5.当个听众

  让孩子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老师、家长都要给孩子一点点耐心,因为孩子也南需要听众。我们不能按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孩子在想什么,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是:“一个女孩回家晚了,她爸爸问她为什么回来晚。她说:“安妮的娃娃摔坏了,”爸爸说:“你帮她修理了?”女孩说:“不,爸爸,我不会修,我帮她哭呢。”

 

经验

  让孩子张开想象的飞翔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很多种的渠道,让孩子写童话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事实上,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注意随时随地挖掘知积累,就像小鸟,只有羽翼丰满,想象才能飞上属于自已的天空。

 

  有一次,我陪女儿去池塘捉鱼。去池塘的路是一条窄窄的小路,路两旁长了许多带蔓的杂草,有的地方把小路都遮住了。我问女儿,这草像什么,女儿歪着头看了半天,也想不出像什么。我用手晃了晃她的头,笑着说:“想得越形象越好,要放开了想。”

 

  我晃女儿的头时,把她的头发晃散了,有的还遮住了她的眼睛。她撩了一下前额上的头发,说:“绿油油的草像头发一样,把眼睛都遮住了,风吹过来,是她用手把头发撩开,它想看清我们的笑脸,还有飘着白云的天空。

 

  一次,央正播一个地板广告中,其中有一句广告:“好的地板自己会说话。”

  那天正吃午饭,电视上又播这个广告中,我就顺嘴说:“婧婧,地板怎么会说话呢?”

  女儿瞅着广告中,说:“假如把自己想象成一块地板,也许它们自已也会有家庭,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呢。”

  我说:“肯定是呀,有的木头本身就是药材,这药材就是树家族中的医生,人们有了病都会去找它看。

 

  女儿听了我的话,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叽叽喳喳地说说开了:“有的树是歌唱家,小鸟的叫声就是它在练习唱歌呢。有的树还特别有学问,人们叫他博士。”

 

  我赶紧点头称是,并说,这些树都有自已的名字,你叫它们什么呀?

 

  女儿放下饭碗,想了一会说,有两块地板,一块来自智慧树,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子,人们叫他艾丽丝,小学生的作业她都会做,每次都能考一百分;她的哥哥,别一块地板,是用药材做成的,叫凡卡,能治很多人类治不了的病。

 

  她妈妈听女儿这么说,也插嘴替这“两兄妹”想象情节,说它们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妹妹还扎着一对羊角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好像我们的生活中真有这一对兄妹一样。

 

  大概过了十多天吧,女儿兴冲冲的从自己的屋里拿出一叠稿子,说童话写出来了,题目就是《神奇的地板》,并念给我们听,听了后,我先是夸女儿写得好,肯定女儿的成绩,然后指出不足,说她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描写少了些,读者只闻其声,如何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觉到他的喜怒哀乐呢?我见女儿还没明折,就拿一面镜子,放到女儿面前,说你看看自己,你高兴时,你的眼睛是弯弯的,眉毛是向上扬的,你如果把这些写出来,这才叫惟妙惟肖。可你为什么笑呀,再把你笑的心理话活动写出来,就活灵活现了,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就有机地融为一体了。

 

  女儿听了我的话,点点并没有,说:“以后你们再让我写童话时,就这样提意见,我才能越写越好!”

 

  这篇稿子女儿后来改了多遍,直到满意,才让我打印出来,寄给了《中外童话故事》杂志,并很快在该刊发表。

 

  想象力就是这样,你给它一个经历,它就会陪你走进自己的生活。

 

小TIPS

  判断孩子有无想象力的10个要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伦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儿童如下这些基本特征,家长可以特别关注。

  1.这些孩子常常专心到志地听人说话,细到地观察事物。

  2.爱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3.说话和作文时,能使用类比的方法。

  4.喜欢对权威性的观点提出疑问。

  5.常常从不相关的事特中找出相互间的联系。

  6.喜欢对事物的结果进行预测,并证明自己预测的准确性。

  7.即使在干扰严重的环境下,仍然全神贯注地学习。

  8.解题喜欢提出多种方法。

  9.发现新问题时精神异常兴奋。

  10在学习上有自己关心的、独特的问题,经常思考问题的新答案、新结果。

 

0


下一条:父母必须牢记的10个不要 上一条    怎样培养孩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