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开始分化,五六年级差异很大,背后真相你了解多少?

教育界有句谚语:小学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开始分化,五六年级差异很大。三年级是小学成绩拉开差距的高危期。很多孩子,一二年级,稍微努努力,就能拿个好成绩,双百分也是常有的事。 为什么到了三四年级,成绩就会明显下滑呢?咱们家长应该做点什么呢?
        教育界有句谚语:小学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开始分化,五六年级差异很大。三年级是小学成绩拉开差距的高危期。很多孩子,一二年级,稍微努努力,就能拿个好成绩,双百分也是常有的事。为什么到了三四年级,成绩就会明显下滑呢?咱们家长应该做点什么呢?
 
1、成绩分化的实质是量变到质变
 
        前几天,多多妈给我说,参加完班级公开课,一路难受,忍不住大发脾气:真的气死我了,我说呢,一二年级还好好的,怎么三年级才开学这么几个月,成绩就下滑了呢?人家上课,他也上课,人家眼睛盯着老师,认认真真听课,他呢?一会儿玩笔,一会儿东张西望,老师提问,他也不发言,点到他头上了,我就看他很紧张,那么简单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怎么差距突然拉开了?孩子上小学,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个笑话说:你只要看孩子在橡皮擦上戳了多少小洞洞,就知道他成绩是怎么变差的了。说笑归说笑,要是轮到自己孩子头上,家长无论如何是笑不出来的。其实,差距从来不是突然拉开的,而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还记得乐读君提到过的成长性思维吗?当家长能从孩子的每一次付出里,看到他成长的影子,看到他扎实努力的状态,长久坚持,他就会自然而然的和其他孩子,拉开差距。你看咱们的国民媳妇海清,经常在微博记录儿子蛋妞(丹尼尔)的学习,从她的微博中可以看到:
\ 
蛋妞绘画、书法、英语、音乐、游泳...N项全能,而且青出于蓝于蓝。最让人惊讶的是:持续获得成绩,处处正反馈下,养成了孩子超级自律的学习习惯。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催着写;海清家的蛋妞是娃娃嚷着要写。
 \ 
        当你悉心记录,重视孩子学习,并让他在正反馈中持续投入,不和别的孩子拉开差距都难。前几日,微博上有个小学班主任分享班级日记。小男孩在本子上吐槽校服不好看,得到另一个女孩的回复:“首先,我想说,我们身世平凡,只能穿这样的衣服;其次,我认为男孩子不应该讲究衣服这件事。”一句话,就能看出差异。而这种差异的背后,是小女孩持续阅读的结果。小小年纪的她,甚至能写出将孙悟空、白骨精、黄继光、赵本山联系在一起的奇文《历史乱套了》,想象力让大人眼前一亮。所以,你看不见的,是别人努力的量变。看得见的,是别人和你孩子拉开成绩的质变。
 
        当一个孩子将阅读力、专注力、思维力、家庭教育等都体现在学习上,自然能甩出其他孩子一大截了。相反,如果在一二年级,掉以轻心,因孩子90分以上的“好成绩”沾沾自喜,还不注重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就种下了——“成绩下降”的种子。
 
 
2、别让孩子输在态度上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老话,但在这里也要重提。有的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孩子扭来扭去,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玩橡皮。从根本上,他就不太重视学习。时间久了,成绩就老样子,上不去。而这些孩子,偏偏还会被夸聪明。总被认为,随便学学,考试也能90分以上,只要她努力,肯定上升快。
 
        这是最常见的认知误区。长久下去,孩子觉得自己不认真,不努力也没问题,就容易养成做事马虎,不求甚解,还怕吃苦的坏毛病。到了三年级,题目加难了,内容增多了,正需要用心、努力时,就使不上力,容易逃避分心。乐读君以前打了个比喻说,学习就是孩子们在跑马拉松。这个过程,必须坚持不懈,保持谦逊、求知的态度,才能赢在终点。除此之外,绝不能让孩子随意应付,因为一应付,就不扎实,不扎实,后面就会掉链子。
 
策略: 如何养成孩子的良好态度?
 
        首先,家长要正确树立孩子对学习的意识,比如快乐学习不是玩耍学习,而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重要。引导他了解学习的好处,以及学习有趣、有意义的地方。其次,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意志力需要适当培养。现在城市里的独生子女们,经常连一点点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都不能承受,更别说让他们拥有不怕辛苦、持之以恒的精神! 所以,希望孩子刻苦、勤奋的学习,须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开始。再次,教育孩子,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奋。若想让孩子未来成就大事业,就要让孩子从小积累,持续努力。告诉他任何机遇都是勤奋努力获得的,只有奋斗,才是通往成材的桥梁。
 
3、别让孩子输在习惯上
 
        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并不主要取决于智力,而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阅读习惯、上课习惯、做作业习惯、预习复习习惯、考试习惯、记忆性、思考的习惯。然而,一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非常糟糕,造成整个问题的原因,是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和引导不足。就拿预习复习习惯来说,从我们上小学那会儿开始,老师就强调了“要预习、要复习”,现在到了孩子上学,也一样的。但预习习惯的重要性,还是容易被忽视,认为小学题这么简单,不预习,也不妨碍孩子听。大错特错!只要去问问认识的学霸就知道了,学霸百分百都会预习,会提前学习,为什么?预习是学生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自己动脑筋去思考,去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学。
 
        通过预习,孩子的自学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而自学能力又是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环。复习则是对已经学到的知识加深印象和巩固的过程。因为小孩子记性再好,学过的知识也会逐渐遗忘。复习就是重复记忆,避免遗忘。复习,不但帮助孩子加深对已经学到的知识的理解,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并没有吃透,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重新被理解。
 
策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注重孩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培养。指导并严格督促孩子执行。比如除了复习、预习外,让孩子多思考问题,家长别急着骂他笨,急着告诉他正确答案,而是引导他思考出正确答案。再比如一次只专注一件事。小学一二年级,题目相对简单,学习容易分散,这时,尽量让孩子一次只专注一件事。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在某个时间段内,不能做其他的,只能专心写字、阅读等。
 
4、别让孩子输在阅读能力上
 
        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一个观点:阅读能力就是底层学习能力。因为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阅读、处理、解码、分析文字信息的过程,这非常考验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吸收课本信息的能力也差,同样的书,别人理解70%,他只能理解30%。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家长或许觉得阅读书籍和考试并没直接联系,但据调查:八成的高考状元都非常热爱阅读。
 
        阅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力更强,拥有丰富的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会比较活跃,同时更专注,更投入。并且,阅读量大,越往后走,成绩优势越明显。尤其现在语文的地位不断地被提高,课外阅读广度和深度对成绩好坏有直接影响。所以,乐读君常常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首先要检查他的阅读能力是不是达标了。阅读能力不达标,理解不了复杂的内容,到了高年级就容易吃力。
 
策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要了解孩子读写能力等级,每个孩子读写能力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对应能完成作业的质量、速度也有差别。因此,了解孩子目前的读写能力等级 ,再分级锻炼和提高,才能有效的提升他的学习成绩。(文末扫描二维码测试孩子阅读能力等级)持续阅读,品类要广。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让孩子持续、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类、历史类、物理类、名著类,名人传记类等。阅读后,引导孩子进行内容复述,对于某些词汇,记得给解释,提升孩子的思考力与识字量。
 
        注重孩子朗读的磕磕巴巴,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是检验孩子阅读的「精确性」,而默读训练孩子的阅读速度。如果孩子朗读磕磕巴巴,那说明孩子的阅读不具备精确性。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有的小孩,默读速度很快,但你反问他,书里说了什么?他回答不出来。阅读,需要对书里的重点内容,进行检审,才能做到有效吸收。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免费测试
\ 
0


下一条:最后一页 上一条    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开始分化,五六年级差异很大,背后真相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