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华:阅读——从自由到创造

今天乐读君给大家分享的是“阅读与城市”系列第四篇,原文为杨晓华老师在“70年70城联”读活动发布会暨“阅读与城市”主题研讨会上的发言,转载时有删改。
       今天乐读君给大家分享的是“阅读与城市”系列第四篇,原文为杨晓华老师在“70年70城联”读活动发布会暨“阅读与城市”主题研讨会上的发言,转载时有删改。
 
      作者简介:杨晓华,“70年70城”联读活动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报周刊中心主任。
 
      和几位优秀的女性坐在一块,我感觉到有点战战兢兢。主持人给我提出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命题,叫做私阅读。说实在的,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思考私阅读,我的判断不一定恰当。尤其前面听了魏院长和汤总做的系统阅读史和阅读观察的报告。但我还是奉献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算是一个深度的读书者,每天晚上睡前不读一个小时,这个觉是睡不安宁的。经常有人发现我的包拎起来特别沉,我每次出差也非要带一个装满书的拉杆箱。有些是我参加研讨会、座谈会需要的资料,更多的是我自己近期喜欢阅读的书。这些书构成了我精神存在和激荡的一个场域,我需要它们陪伴着我,让我保持在思想或者想象的世界里,激励我的精神探索。
\ 杨晓华老师在“阅读点亮城市之光”主题沙龙上发言
 
      去年,曾经在1978年因为发表第一篇伤痕小说而出名的卢新华写了一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引起非常大的关注。他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叫做“三本书主义”,他认为人生应该读三本书,第一本是有文字之书,这大概是我们倡导阅读、推动阅读的时候多半会想到的概念。第二本是无文字之书,是指我们对自然的阅读和对社会的阅读。第三本是读我们自己的心灵。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总结,我想起梁漱溟先生所说,人一生要处理三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最低的),人与人的关系(中级的),人与自己的关系(最高级的)。我觉得这样一个基于阅读视角的思考,其实和哲学家的思考不谋而合。
 
       反过头来我想,读无字之书和读自己心灵的时候,你的工具和凭借是什么?我们还是得回到有文字的书,还是得回到典籍和图书馆,回到培育图书馆体系的城市的伟大。
 
       城市,作为人类共同体的文明结晶,矗立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从一开始就是人类相互连接,相互寻求在军事上的防卫,相互寻求政治上的共同意志,相互分享精神上的共同价值的产物。从古典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今天,尽管人们认为存在拥堵、雾霾等各种各样的弊端,有的甚至让人愤恨和绝望,比如早上开车时候的愤怒,但是我们仍然更愿意生活在城市,因为不管怎么样去批评它,怎样表达对它的不满,它依然是文明高度的象征。我们今年的这场活动,包括去年李岩先生策划的活动,都是全国很多城市的联动,今年的70周年活动,让我想起长征走的路线,想起主席讲的星火燎原,这是以阅读的名义向共和国七十周年致敬的最好方式。
\ 
       刚才几位老师不谋而合,讲到城市作为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当我们每个人在倡导阅读、推动阅读、号召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轰轰烈烈的活动。为什么我们做活动的时候希望它轰轰烈烈?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仪式感来唤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他内心向往文明生活的庄严感。
 
       但是真正面对书本的时候,我们捧起书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私密的,这是一场非常私密的你和古往今来的圣贤明哲之间的一场约会,一次对话。在这种对话之中,每一个人发生的灵魂上的激荡,情感的跳跃,爱与恨的交织,静如处子的宁谧或者拍案而起的愤怒,只有你自己知道,或者只有你身边的人知道。
 
      这些细微之处我们无法在公共领域了解到,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宏观而言,从古到今,我们的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奔向前方,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一个一个灵魂的世界,不断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每一个人不断地向往和追寻那些有益于人类生存和提高自己价值的生活,才使得我们的连接越来越丰富和高尚,这也是城市存在的根本价值追求,它最重要的是要为人类更美好的生活而存在。
 
      我想起马克思谈到未来谁时候,所讲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很多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人经常用这个概念概括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一说共产主义,大家觉得很遥远,而且经过前苏联教条主义的失败,有的人说起这个词甚至有点担忧。但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指: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自由的前提条件。当我们沉浸在阅读中的时候,除了相互间作为共同体的整体连接,我们还在和文字的碰撞之间,享受着那种广泛、深入、自由的存在感,这种自由的存在感是你在别的地方很难体验到的,所以阅读才那么让我们痴迷,所以才会有书虫,有藏书家,等等,这种文化奇观是可以很好解释的。
 
       但是我真正想说的是,这些我们在书本里面、私人的感受体验中所触碰、理解、品味到的自由,最终要变成现实中的人的创造的自由。当我们的心灵被打开之后,我们面对世界,面对大自然,面对每个与我们在同一个星球上同呼吸、共命运的这些同胞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更加自信、更加饱满、更加激情地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当中。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典籍的阅读,通过对伟大心灵的交契,不断地践行从书本的自由到现实中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我想我们的文明就有了更加蓬勃的希望。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免费测试
⇩⇩⇩
\ 
 
0


下一条:最后一页 上一条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学新教材全面启用(内附1~9年级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