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阅读日——妈妈,我不想读书!

“爱读书的人,天天都是阅读日”;不爱读书呢,就变成了受刑日!
        最近收到一则留言:
\  
        这让我想到了曾接触过的一个学员,孩子8岁,每天早起晚睡,特别辛苦。妈妈经常一边替他提书包,一边吼道: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先做作业!再读书!早点上床睡觉!别玩手机!最后还忘不了补充,读书哪有不苦的?现在玩,将来可有你好受的。可孩子呢?就算说上N+1遍,仍然抱着手机不放,不爱阅读,写作业慢吞吞,急得人跺脚。
 
        为什么说理和命令不管用?因为方法最多让别人“赞同”,但难以真正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都知道,成人的大脑运行包含两个系统:系统1:情绪、情感、本能、冲动、渴望立刻获得满足...系统2:理智、意识、自控力、判断,能推迟享受..。很多时候,理智也会输给本能。孩子更甚,他们像一头小象,渴望立刻满足。
 
        你说学习很重要,阅读很重要,她心里想的是:ipad里的游戏也太好玩了吧?我做一个小任务,就能给我一大堆奖励呢!咦?这个动画片好新奇啊,哈哈哈哈,他们怎么长的这么奇怪呢?如果把“管教”孩子,比作训练小象的话,更多的是对他们本能的“压制”,而不是提供孩子学习,读书的动力。那么,如何让孩子从“妈妈,我不想读书”到“妈妈,我们带本书去游乐场吧?”
 
1.改变小象的环境
        很多家长存在一种认知误区,孩子应该理智点,一旦发现什么东西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就应该做出改变。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孩子会经常无意识重复那些,我们认为错误的行为。比如刷抖音,家长不制止,孩子能一直刷,哪怕他自己都觉得无聊,也不会乖乖写作业,而是打个盹,换个游戏继续刷。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心理学家曾在芝加哥电影院做一个经典实验,为观众免费派发超大份爆米花。随着电影的进行,爆米花也一点点被消耗,直到观影后,才有人抱怨,爆米花的味道像泡沫塑料包裹的花生仁。
 
         其实,这些爆米花,都是心理学家精心准备的,它们开封两天以上,完全受潮,非常难吃。可调查数据限显示:大部分爆米花都被观众吃下了。因此,这个实验表明了:边看电影边用手抓爆米花,一旦成了习惯,人们就很容易无意识重复。孩子也一样,会无意识重复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果你只是告诉他:刷抖音不好,玩游戏伤眼睛等,是非常无效的!因为孩子体内的小象听不懂“语言”。如果想要改变他人的行为,可以怎么做呢?在爆米花实验中,心理学家还发现,如果将超大的爆米花桶换成小杯的,观众会吃得更少。
 
        因此,家长们不妨试试将ipad、手机收起来,让他的小房间,尽量的只留下书籍。或者时常带她去精美的图书馆,去那些能让读书变成下意识行为的地方。
 
2.触发小象的热情
        有位妈妈曾跟乐读君抱怨:“孩子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去厕所,奶声奶气:妈妈,那本书太厚啦,一直坐着读好无聊啦!”你跟他说:怎么能不读书呢?要被其他小朋友落下的~他还可能反驳:“我感觉自己和他们也没差啊?大家都在玩”弄得妈妈无言以对。

        当你想改变孩子,最终难以改变时,可以审视下,是不是无法触发他的热情?比如,上面那孩子,后来因为一件小事,改变了!那天,妈妈拉着他去表妹家玩。大人聊天,孩子就扎堆看电视,不一会儿,表妹突然兴奋起来,指着画面脆生生的说:哥,你看,其实鹅和大雁是一家子呢!我在书里看到过,古时候的野雁被猎人打下来,猎人吃不完就把它们养起来。后来,雁适应了家养的生活,翅膀也用不上,就退化啦。人类呢,就慢慢的把它们训化成了鹅。作为哥哥,只能一脸茫然的听着,妈妈也惊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表妹好有文化啊,我不想输给他!妈妈笑了,陪着他,径直去了书店。
 
        其实,孩子内心也会较劲儿,有好胜心。但这是被触发,而不是被“管教”的。与其苦口婆心,不如多制造吸引。让他感觉到,读书真是一件很受益的事,可以出口成章,把事说的妙趣横生。妈妈也可以自己随手拿起一本书,读到精彩处,跟孩子分享,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熏陶下,更容易点燃想读书的欲望!
 
3.点燃小象的内驱动力
        内驱动力,就是持续让人感觉到愉悦的推动力。用心观察,不难发现,孩子被很多事情所吸引,是因为这件事好玩,有趣,有挑战!比如踢球、比赛、玩游戏等。孩子若没能力做某事,无法坚持做某事,可能与感受到的阻力、压力、疲惫或者无聊有关。试问下我们自己,真的愿意持续做不喜欢的事情吗?很难!可能需要动用到很大的意志力,可实验证明,意识力是一种消耗品,我们无法靠意志来养成习惯。
 
        因此,让阅读变成“悦读”,点燃小象的内驱动力,更容易让他坚持。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FLOW”(心流),指的是我们全身心投入时的忘我状态,这种状态下,几乎让人忘记时间,抛开烦恼,充满创造力,也几乎是一个人能享受到的最高级的快乐。
 
        如何才能达到FLOW的状态呢?我们可以从能力/挑战的维度解释。
困难感:挑战高于能力
FLOW感:挑战等于能力
无聊感:挑战低于能力
 
        所以,我们看到《爸爸去哪儿》中,爸爸和孩子最难忘、愉快的活动不是休闲看电视,而是一起奋力达到一个有趣的目标——无论是收集食物还是滑草比赛。孩子沉迷游戏,一定程度上,也是游戏给了他们FLOW感,比如明确的目标—适当的阻碍—与孩子相匹配的能力。一旦激活孩子大脑里的奖赏回路,就会让孩子更加倾向于做这件事。
 
阅读目标可以怎么设置呢?
 
        不妨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在他阅读能力匹配的情况下,适当的给他高一点的目标,比如分享2则故事,说一个3个观点,和同龄朋友比比谁读得更快,谁更能理解书中的内容等。这才是让孩子爱阅读,想阅读,将书籍带到每一个地方的有效方法。
 
#乐读君推荐父母阅读#
《心理学与生活》《理性情绪》《复杂世界的简单规则》
#小学生一起读50本书阅读训练营#开营啦
加入就有好礼送
好礼一:3000w小学生都使用的同步阅读一本(抽奖)
好礼二:央视推荐、阅读力提升专家兰紫《阅读能力提升课》
好礼三:分级阅读神器+阅读能力测试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快领取礼品吧~
↓↓↓
\
0


下一条:最后一页 上一条    数学老师说:阅读,才是最好的“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