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乐于阅读——趣味引领

环境的创设只是为孩子提供了阅读的条件,真正让他们喜欢阅读,走进图书,还需我们成人的引领。启其蒙首先要引其趣,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兴趣是孩子积极探索的最大内动力,能使孩子做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孩子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让他们的观察力变得敏锐,记忆力

  趣味引领,让孩子乐于阅读。

  环境的创设只是为孩子提供了阅读的条件,真正让他们喜欢阅读,走进图书,还需我们成人的引领。启其蒙首先要引其趣,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兴趣是孩子积极探索的最大内动力,能使孩子做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孩子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让他们的观察力变得敏锐,记忆力得到强化,想象力丰富。幼儿有了阅读的兴趣,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注意力就会集中,情绪就会愉快,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会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大多数孩子虽没有阅读的习惯,但听故事的兴趣几乎都有。为此,我们的引领就可以从满足孩子听故事的欲望入手,从给孩子“读”故事开始。家长给孩子“读”故事时应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借助形象的语言,帮助孩子理解图书中图画和文字的内容,引发其情感上的共鸣。

 

  读之前,家长可以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大胆想象。读后,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复述故事或进行故事角色表演,让孩子在表演中重温阅读内容,乃至进一步创造性地自由表现。总之,我们的阅读应该给孩子带来的是快乐和享受。

 

  当然,读书时我们也应有意识地示范一些必要的阅读技能,如翻书时从左到右,阅读从上到下,一页一页地阅读,图文结合着阅读,连贯地陈述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阅读的基本技巧。

 

  循序渐进,让孩子学会阅读。

  要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学会阅读。在趣味引领的基础上,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也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这时,我们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独立地去阅读。

 

  第一步:孩子自读。

  首先,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内容简单些,情节生动有趣些,以便让孩子能有兴趣地看,并能看懂个大概,这有利于孩子阅读信心的建立。其次,为吸引孩子主动去阅读,阅读前我们可以作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带着问题和悬念来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就如狐狸这一动物吧,在以前听故事所积累的经验中,孩子们给它的定位是狡猾且爱欺骗人的角色。所以,如果让孩子阅读《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家长可以提示:“狐狸可狡猾了,今天它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样孩子会顺着已有的经验,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推测,有利于孩子的阅读和理解。

 

  第二步:亲子阅读

  孩子的自读,只不过是一个初步感知的过程,有时孩子可能看懂了个大概,有时孩子的理解也可能是跑题的、自己创编出来的。但不管怎样,毕竟都是他们阅读的成果。所以亲子阅读时,我们首先应听取孩子的成果汇报,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喜悦,树立信心。然后,我们再把孩子阅读中一些忽略的或不理解的部分和孩子一起阅读,为孩子指点迷津。在阅读中,孩子们往往注重观察形象鲜明突出的事物或人物,不太善于观察细节,如动作、表情、同一画面中事物或人物之间的联系。所以,亲子阅读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注重引导,让孩子意识到故事是有主线的,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尤其要讲述出角色间的对话,使故事变得更为生动。

 

  第三步:引导质疑,创造延伸。

  好多故事都隐含了一定的道理。阅读结束后,我们要对作品中有悖于孩子知识经验的人物及事件的发展提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质疑,接受教育。就如《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吧,阅读完后,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狐狸一直骗人,乌鸦为什么还相信它呢?”让孩子得到来自乌鸦的教训: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奉承。这种思考、讨论的习惯,会促使孩子在以后的阅读中自己去探索更多的“为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当然,有些故事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发挥想象,改编或续编出更为精彩的结尾。再以《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为例吧。乌鸦由于相信狐狸的谎言,而失去了美味的肉,可乌鸦发现自己上当后,会甘心吗?它会想什么办法从狐狸那里夺回肉呢?结果怎么样?可以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帮助乌鸦夺回那块美味的肉。无论改成或编成什么样的故事,我们都应给予鼓励。因为这种阅读后的假想能力,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更有利于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

 

  拓展空间,让孩子勤于阅读。

  前面几步可以说良种已播下,为获得大丰收,我们还需不断地施肥、管理。为此,当孩子们学会自主阅读后,我们还应该拓展孩子的阅读空间,让孩子的阅读兴趣持续延伸,让阅读成为习惯。

 

  1、更新读书角 要想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关键之一我们还得适时适量地更换图书,给孩子的读书增添新的内容。在更换时,我们可以结合原有的图书补充供给,以便孩子能够迁移学习内容,培养预期阅读能力。也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如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提供相应的图书。还可以结合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图书。这样不但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使孩子的学习更有条理。

 

  2、踏足户外 放眼社区环境,到处渗透着阅读的信息。环境广告、商店名称、影视报刊、超市货物牌价等等。我们可以在散步和郊游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阅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搜索周围环境中丰富的阅读信息,建立口语和书面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拓展阅读的兴趣和空间。

 

  3、漫步书林 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时,才能更加迅速地萌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和激情。因此,要想让孩子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我们还得时常和孩子去图书馆、书店走一走。在书的海洋中,让他们抚摸那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书籍,翻阅那精美生动的画面,感受那如痴如醉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愉悦。时常沉浸于这种书香氛围,不但有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还能更好地扩大孩子的知识面,陶冶身心。

 

  书是无声的,但它有生命,只有当孩子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才会成为心灵的对话。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不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阅读行为去带动、影响孩子的阅读,同时也要做一个富有细心、耐心和慧心的引领者,帮助孩子叩开阅读的大门,让孩子在书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快乐地成长。

 

  专家提示

  1.最初,年幼孩子对书的兴趣可能是一会翻翻这本,一会翻翻那本,甚至出现扔、撕、咬等行为。这确实不是在看书,但又的确是看书的开始,至少孩子已经或正在通过这些行为爱上图书。这是最初的兴趣,是弥足珍贵的。对此,家长不要强行制止,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早期阅读的心理,是孩子在阅读的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同时,家长又不能让孩子的行为停留在这种“破坏性的阅读”上,要做适当的引导,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装订破了的图书。

 

  2.美国图书馆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孩子的书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地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来说,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3.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里斯一生致力于幼儿智力开发,他提倡父母或教师每天为孩子朗读20分钟。他通过实践证明,坚持听读可以集中儿童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所以,父母要坚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孩子朗读。

 

  4.多带孩子上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资料丰富,阅读的气氛浓,孩子看到更多的人在一起安静读书的场面,更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教会孩子借阅图书、查找资料,让孩子知道喜欢的书籍和所需的资料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还可以满足孩子日益扩大的阅读需要。

 

  5.若你的孩子从来都不爱阅读,那么别奢望他在短时间内成为“书虫”。让他多接触与他感兴趣的东西有关的书籍,如一些文字游戏和字谜,定能刺激他对书本的兴趣。

 

0


下一条:别错过孩子“黄金阅读期” 上一条    让孩子学会阅读两方法